
11月上中旬,在納米比亞東北部執行農業部“納米比亞水產養殖技術合作和指導項目”的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專家組針對當地漁場生產實際情況,創新技術援助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模塊教學+現場示范”的方式,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專家組先后考察了5家羅非魚苗種和養殖場,針對漁場的實際問題,將培訓內容分為了“漁場設計與清整、親本培育、苗繁技術、苗種培育、投喂技巧、水質管理、寄生蟲病的診斷”等模塊,在每個模塊中,對兩個案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一一分析,并針對漁場現有資源和設施,提出了可行性強、操作性高的解決措施和發展建議。在培訓中,專家組以東北部最重要的水產養殖生產和科研基地—Mpungu養殖場和Kamutjonga內陸漁業研究所(KIFI)的苗種生產和成魚養殖實踐作為教學案例,同時,在技術示范中,專家組還在現場就池塘改建、水霉病防治、水質監測等進行了指導,受到了學員的歡迎和肯定。

此次在東北部的技術援助工作中,專家組發放了相關技術手冊150多本,并在Kamutjonga內陸漁業研究所(KIFI)舉辦了技術培訓班,吸引了來自該所、Mpungu漁場及在該所參加研討的22名科研、技術及推廣人員參加。專家組還與Kamutjonga內陸漁業研究所(KIFI)的科研管理及技術人員進行了交流,共同分享了如何提升科研水平、開展技術示范等方面的經驗,并就人力資源開發、羅非魚選育、養殖系統設計及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了初步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