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25日,第152屆美國水產學會年會(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152nd Annual Meeting)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市召開。受新冠疫情影響,大會以“線下+線上”方式舉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楊健研究員應邀參加此次線上會議并做了口頭報告。

楊健研究員在“長江-密西西比河專題會議——從全球河流保護和管理的視野來學習”(Mississippi-Yangtze River Basin Symposium: Learning from Rive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Across the Globe)中作了有關“刀鱭種群揭示長江禁漁效果明顯”(Obvious effectiveness of Fishing Ban on the Yangtze River demonstrated by Coilia nasus)的口頭報告。報告以長江刀鱭(即溯河洄游型刀鱭)為對象,以其團隊前期在鄱陽湖星子(廬山)到都昌一線所發現溯河洄游型刀鱭產卵場水域作為固定研究區域,通過對2014-2020年采捕到逐年自海區溯長江入鄱陽湖返回該產卵場進行繁殖的長江刀鱭進行比較監測,以2018年和2019年(長江刀鱭禁漁已于2019年2月1日先期開始)為長江禁漁的時間分界線,表明了禁漁后長江刀鱭的漁獲占比和單位捕撈努力量漁獲量(CPUE)激增的研究結果。該研究旨在有力揭示在長江十年禁漁的國策下,刀鱭種群生態恢復成效明顯;研究進一步提出了在長江沿線捕撈壓力消失的現狀下,應加強對產卵場等關鍵棲息地及覆蓋資源魚類“河-湖-江-海”全生活史生境進行保護的建議和展望。
此次參會不僅為中美兩國學者在長江-密西西比河等大河流域生態保護上的最新科研進展提供了交流平臺,也有效共享了中心在長江禁漁效果評價方面好的實施經驗。

美國水產學會成立于1870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漁業學術團體。該學會年會是國際最有影響的漁業專業學術會議之一,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漁業研究知名專家和學者參加。今年的會議主題被確定為“漁業對我們意味著什么?”(“What Do Fish Mean to Us?”)。近千位不同國家水產研究界的專家和學者參加了70多個專題會議,并開展了口頭報告、墻報、繼續教育、新技術與裝備路演、漁業影視展播等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
(漁業微化學實驗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