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10日,第十四屆世界華人魚蝦營養學術研討會(以下簡稱“世華會”)在廣東湛江召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大宗水產養殖動物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戈賢平研究員、劉波研究員、任鳴春研究員、繆凌鴻副研究員等13名科研骨干及27名研究生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會上,戈賢平研究員、劉波研究員和任鳴春研究員分別主持了“營養需求和生理代謝”“飼料資源開發與應用”及“營養與環境”和“綠色添加劑研發與應用”主題報告,繆凌鴻副研究員完成了大會“綠色添加劑研發與應用”主題的墻報總結。期間,劉波研究員、任鳴春研究員、繆凌鴻副研究員、孫存鑫博士、梁化亮博士、宋長友博士、林艷博士、博士研究生劉明陽分別以大會口頭報告的形式展示了在“低魚粉日糧補充功能性添加劑對羅氏沼蝦生長、免疫及腸道健康影響”“飼料中補充異亮氨酸促進大口黑鱸幼魚生長和肌肉發育”“桑葉和桑葉多糖在淡水魚飼料中的應用進展”“miR-142-5p靶向IKKα在羅氏沼蝦代謝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研究”“組氨酸在調控大口黑鱸生長、營養代謝、免疫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單細胞轉錄組解析中華絨螯蟹肝胰腺對卵巢發育及營養品質的調控機理”“阿魏酸對團頭魴幼魚生長生理、肝腸健康、脂代謝和腸道菌群及小分子代謝產物的影響”“茶樹精油經腸肝軸緩解羅氏沼蝦氧化型脂肪肝機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博士研究生劉博、碩士研究生易昌國分別作了題為“茶樹油經AMPK/mTOR介導自噬緩解羅氏沼蝦幼體低鹽脅迫損傷機制”“飼料苯丙氨酸水平對大口黑鱸TOR信號通路和糖脂代謝的影響”的研究生論壇口頭報告。會上,研究人員就水產動物營養代謝、營養與免疫、飼料原料開發等研究方向與國內外專家同行進行了深度溝通與交流,共同探討了目前產業“卡脖子”問題及解決方法,擴大了淡水中心大宗水產養殖動物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在國內外營養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本次世華會,淡水中心大宗水產養殖動物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完成了10個大會口頭報告,有31項研究進展以墻報形式展出。期間,林艷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劉明陽獲得大會優秀青年報告獎,路思悅獲評大會優秀墻報獎。


本屆世華會由世界華人魚蝦營養學術研討會學術委員會主辦,廣東海洋大學承辦,以“創新驅動,綠色引領,共謀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共設置4個分會場,共有9個特邀報告,口頭報告158個,研究生論壇68個,墻報400篇。來自世界各地的1800余人與會代表,圍繞“營養需求與生理代謝、營養與健康、營養與環境、飼料資源開發與應用、綠色添加劑研發與應用、飼料加工與精準投喂、飼料和水產品的品質與安全、營養大數據及其他”八個議題展開了全面系統的討論。

大會閉幕式上,由麥康森院士宣布,第十五屆世華會將在江蘇無錫舉行,由淡水中心、蘇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鹽城工學院聯合承辦,戈賢平研究員代表聯合承辦單位完成了世華會會旗交接儀式。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