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嘉興大學、長三角健康農業研究院(浙江)有限公司和生態毒理學報共同組織的第十屆生態毒理學大會在浙江嘉興舉辦。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養殖水環境控制崗位科學家、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主任孟順龍作為“漁業生態毒理學”專題會議召集人參加會議。

該專題聚焦內分泌干擾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抗生素、微塑料等環境新污染物,深入研究它們在漁業水域中的遷移轉化規律、毒性機制及其對水生生物和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揭示其潛在的生態風險和健康危害,對于污染防控、漁業資源管理以及生態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宋超研究員以“機器學習方法助力環境 DNA 技術揭示長江上游重要支流的魚類功能指示種”為題作大會主旨報告,博士研究生李鳴宵在研究生會場作口頭報告,碩士研究生張翹楚作大會墻報展示。
(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