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召開“十四五”聘期考評會議
日期:2025-08-19 11:21      作者:     來源:     字體大小 [ 大 中 小 ]
為全面總結體系“十四五”期間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階段發展任務,8月12-13日,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十四五”聘期考評會議在湖北武漢召開。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陳家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處長馬卓君、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王雪光、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胡振、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所長李創舉等受邀出席會議。會議由體系首席科學家楊弘主持,全體崗站專家及團隊骨干等110余人參加會議。
陳家勇副站長在致辭中對體系“十四五”工作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冀望“十五五”期間體系立足產業需求和市場導向,繼續在為我國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胡振站長介紹了湖北在特色漁業方面取得的進展及面臨的挑戰,期望能夠與體系開展深度合作,推動體系技術成果與本地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助力漁民增收和鄉村振興。隨后,受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托,馬卓君處長主持了對體系首席科學家的年度考評。
楊弘首席圍繞重大關鍵技術問題聯合攻關、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應急和咨詢服務等八個方面對體系“十四五”工作完成情況進行了匯報。隨后執行專家組主持對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崗位專家及綜合試驗站站長開展考評。
“十四五”期間,體系緊緊圍繞產業重大需求和關鍵技術短板,在新品種培育、綠色養殖、飼料減量替代、加工保鮮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先后培育鱖、鱧、虹鱒、黃顙魚等8個新品種,平均生長速度提升15%,養殖成活率提高5%-10%;研發魚粉、豆粕高效替代技術,利用乙醇梭菌蛋白、昆蟲蛋白、微藻等新型非糧蛋白源,將魚粉和豆粕添加量降低10%以上,有效緩解了進口依賴;構建池塘高效集污魚池、自控循環水養殖倉等設施裝備,推廣生態輪養、稻漁共作、魚菜共生等模式,促進養殖業綠色轉型;創新特色淡水魚保活運輸及冷鏈冰鮮保原技術,解決運輸難題。相關成果在多地示范推廣,在重點產區和重點幫扶縣發揮了顯著的示范帶動作用,為鞏固脫貧成果、服務鄉村振興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生物技術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