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第十屆大北農科技獎頒獎暨新聞發布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會上,我中心黨委書記戈賢平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團頭魴循環水健康高效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成果榮獲大北農科技獎水產科學獎。 科技部原部長、第十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朱麗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鄒曉東,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夏咸柱,中國科學院院士方榮祥,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玉賢,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大北農集團董事長、總裁邵根伙博士,以及第十屆大北農科技獎獲獎專家,高校、農科院領導和國內外農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新聞媒體朋友3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會。
 大會由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召虎教授主持,大北農集團董事長邵根伙博士致歡迎辭。會上,此次大北農科技獎獎勵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戴景瑞院士就第十屆大北農科技評審工作做了詳細報告。據介紹,大北農科技獎通過嚴格篩選、層層把關,在評審委員會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下,最終評選出了十個獎項,“魚類雜交育種技術的建立及應用”、“鱖魚人工飼料易馴食機理、品種選育和可控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團頭魴循環水健康高效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等3個項目共享了第十屆大北農科技獎水產科學獎。 “團頭魴循環水健康高效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項目,針對團頭魴不耐運輸的生活習性,探索了團頭魴運輸技術,增強團頭魴的體質,提高成活率。探索了團頭魴的主養模式,及與河蟹、青蝦、鳙魚、鲌魚、黃顙魚等套養模式,獲得了多種團頭魴的主養與套養關鍵技術。建立了大規格苗種培育、生物修復等生態養殖技術體系,功能性飼料、微生態制劑、抗應激與病害防控等健康養殖技術體系,成魚主養、套養結合的養殖新技術等高效養殖技術體系,集成以上技術體系,形成了一套完善、成熟、可應用于大規模的團頭魴生態養殖、健康養殖、高效養殖技術。
 據悉,大北農科技獎是經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的面向農業行業的科學技術獎勵,大北農集團出資無償獎勵在農業科研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大北農科技獎自設立18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十屆,共收到申報項目2665項,獎勵金額共計人民幣3691萬元,有394項成果獲得獎勵,有11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獲得獎勵,有近40項獲獎成果申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為解決新形勢下全球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這項工作的開展,調動了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鼓勵了跨地區、跨行業、跨學科的聯合科技攻關;促進了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提升了產業技術水平,造就了優秀的創新團隊,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病害與飼料營養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