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1-22日,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2017年度總結暨考評會議在重慶召開。農業部漁業局王雪光處長、重慶市農委吳純副主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方輝處長、重慶市農委漁業發展處任軍處長、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王波站長,以及體系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和團隊成員等140余人參加了會議。
 21日上午,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主持了會議開幕式,吳純副主任介紹了重慶市漁業發展情況,希望借助體系這一國家級平臺,學習、示范全國先進的漁業生產技術和模式,促進重慶漁業科技更好更快地發展。王雪光處長對體系2017年工作進展及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特別指出體系在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稻漁綜合種養等模式和技術的研發及示范,為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同時,針對體系下一步工作,他表示,體系要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漁業的發展目標,堅持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綠色發展、節能減排和質量安全等方面貢獻更多的新技術、新模式,繼續支撐引領大宗淡水魚產業乃至整個漁業的發展;要高度重視質量安全,在任務開展過程中,不僅要做好技術保障工作,還要加強宣傳,發揮體系專家的優勢,多做科普工作,為產業的優化和發展多做貢獻。 隨后,受農業部科教司委托,王雪光處長主持了對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2017年度的工作考評,包括首席科學家的述職匯報與體系內全體聘任人員對首席科學家的民主測評。戈賢平研究員主持完成了全體系30位崗位專家和30位綜合試驗站站長的工作總結和考評。考評結束后,戈賢平研究員對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啟動情況,及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的建設成果、運行經驗與問題、建設發展方向等做了總結和分析,提出體系在新時期的發展中要注意調整科技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創新重點,強化體系內外聯合攻關,完善體系運行管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堅定不移的為新時期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產品安全優質、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有效保護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會議期間,體系還組織召開了2018年第一次執行專家組會議,討論推選了2017年度考評優秀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商討了體系2018年工作計劃和各項重點研發任務開展計劃。與會專家還赴重慶綜合試驗站巴南示范基地進行了考察交流。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