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綜合類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長江感潮段上部區域水中浮游細菌和浮游古菌空間分布狀況的最新研究成果。 該研究依托于農業部長江下游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研究平臺,所涉及的長江感潮段上部區域是潮流界和潮區界之間的區域。盡管海水沒有直接進入到該區域,但是受到潮波及徑流的聯合影響,該區域的河流水文特征比較特殊。加之河岸沿線分布著多個經濟發達的城市,使得該區域存在著大量能夠帶來空間異質性的要素。研究這個區域的浮游細菌和浮游古菌的空間分布特征,不僅能夠豐富浮游細菌和浮游古菌的水生態學資料,而且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來量化這個區域的空間異質性特征,甚至分解出人為因素的影響。 研究發現,該區域浮游細菌和浮游古菌群落從上游到下游均呈規律性線性分布特征。其中水中硝酸根和硫酸根的濃度對于這樣的分布特征具有顯著的影響。這可能與江水經過沿岸城市區域后逐漸累積的“酸雨”有關,因此這樣的分布特征具有了城市化進程的痕跡。同時研究還表明,對于該區域存在的空間異質性,細菌群落比古菌群落具有更為敏感的響應。 研究論文題目為“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nktonic bacterial and archaeal communities in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tidal reach in Yangtze River.”。第一作者為范立民助理研究員,并列第一作者為宋超助理研究員,通訊作者為陳家長研究員、胡庚東研究員。《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影響因子5.228。論文網址http:// 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9147。

(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