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由商務部主辦的“2016年發展中國家魚類苗種生產與飼料開發技術培訓班”在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開班,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黨委副書記黃登平、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紅梅、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等出席開班典禮。

開班典禮上,黃登平副書記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致力于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與其他發展中國家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道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漁業經濟在高起點上實現了新的發展,開發出了新技術,積累了新的經驗,為實現漁業領域的知識分享,商務部特別開設了近20期漁業專題的培訓項目,希望各位學員能夠充分利用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優質的培訓資源,加強交流互動,深化互利合作,為全世界消除貧困、發展中國家共同繁榮做出實實在在的行動。 劉紅梅副院長對遠道而來的學員朋友表示了熱烈歡迎,介紹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在漁業科技發展中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并對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國際漁業技術傳播中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回顧,并表示,苗種和飼料是水產養殖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希望學員們能夠借助此次培訓,學習和體驗我國在苗種和飼料產業發展進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生產技術體系和成熟的產業鏈模式,并將所學付諸于生產實踐,同時通過加強與中方的漁業合作,推動各國水產養殖的共同發展。 加納漁業部水產養殖司漁業處長SARFO·FRED STEPHEN先生作為學員代表發言,對中國政府的資助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謝,并表示,天然漁業資源日漸衰退,水產養殖已經成為非洲重要的經濟發展產業,此次培訓主題,切實符合當前發展中國家水產養殖技術需求,期待通過本期培訓,學習借鑒中國的成功經驗,為推進各國漁業發展做出貢獻。

本次培訓班為期28天,共有來自馬拉維、加納、南非、烏干達、塞拉利昂、埃及、烏茲別克斯坦、蒙古、緬甸、柬埔寨、越南、薩摩亞、瓦努阿圖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漁業管理部門的47名漁業官員、專家及技術人員參加。培訓班將采用課堂授課與研討、實驗與實習、專題考察與座談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教育培訓處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