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9日下午,由農業部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主辦的“水產飼料開發及苗種生產技術培訓班”結業典禮在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舉行。農業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蔡春河副主任、劉雁南副處長,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跑主任、袁新華副主任出席典禮并為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 蔡春河副主任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政府一直重視和支持與發展中國家在農業領域的技術合作與交流,通過培訓,各位學員不僅了解了中國的水產飼料開發和苗種生產技術,還體會了中國的文化、風俗,希望能以此次培訓為契機,不斷擴大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世界糧食安全和漁業發展水平,積極推進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徐跑主任表示,在農業部、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關心支持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精心籌備和組織下,學員通過歷時30天的課程學習、實驗室操作、考察和實踐,掌握了中國先進實用的水產飼料開發和苗種生產技術,希望學員們能夠學以致用,共同為通過發展漁業生產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而不斷努力,同時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愿意隨時為學員歸國后的技術開發和項目合作提供技術支持。 作為學員代表,來自阿塞拜疆漁業研究所Elchin MAMMADOV博士向中國政府、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并希望中國政府能夠繼續加強對高加索地區各國的水產養殖技術援助,加強該項目的后續跟蹤和技術支持,以促進中國先進而實用的苗種生產和飼料開發技術在高加索地區和中亞得到高效轉移,促進學員國水產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 本次培訓是我國農業部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利用中國信托基金主辦的漁業領域南南合作項目,也是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籌建“FAO水產養殖培訓參考中心”后舉辦的第二期技術培訓班,通過模塊化專業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獲得了學員的一致好評。來自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等11個國家的19名學員參加了本次培訓,并獲得了由農業部國際合作司頒發的結業證書。

(教育培訓處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