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無錫市頒發市科技進步獎,今年共頒發47項獎勵。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喜獲豐收,3項成果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 傅洪拓研究員主持的“青蝦優良品系的規?;庇彤a業化示范”獲一等獎,是4個一等獎中唯一的農業科技成果。該成果開發了青蝦分子標記,系統研究了青蝦遺傳多樣性,率先構建了種質資源庫。首次建立了沼蝦類種間雜交和青蝦種內雜交、選育、優質野生青蝦種質開發利用、脫卵、離體孵化、麻醉、精子冷凍保存等技術,獲得“雜交青蝦”太湖1號新品種,形成了育種和良種培育技術體系。無錫地區累計育苗56.1億,推廣18.1萬畝,新增效益6616.8萬元。向其它地區輻射,繁育蝦苗127.5億尾,推廣78.07萬畝,新增效益2.03億元。該成果由市科技局推薦申報無錫市最高獎-騰飛獎。 戈賢平研究員主持的“翹嘴紅鲌優質高效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及相關糖代謝酶代謝機理研究”獲二等獎,該成果采用生物修復技術及微生物態制劑改善養殖環境,實現養殖用水零污染排放。首次克隆了翹嘴紅鲌相關糖代謝酶及熱應激蛋白基因,確定了碳水化合物的最適需要量。采用中草藥防治病害,建立優質高效生態養殖模式。通過苗種的規?;a和養殖良種化,促進了鲌魚產業化發展,新增產值5400多萬元、利稅1600多萬元。 謝駿研究員主持的“水生動物應激機理及調控研究”獲三等獎。該成果首次獲得了團頭魴熱應激蛋白HSP70全長cDNA序列,首次報道了應激和病原對水生動物血液生化、應激、抗氧化及肝臟HSP70基因表達的影響,中草藥以及與維生素配伍對提高水生動物免疫、抗氧化、抗應激能力的作用。研制了水產抗應激劑,提高了魚體免疫與抗應激能力,為水生動物應激與調控的生產應用奠定了基礎。新增產值3600萬,新增利稅1002萬,示范區內沒有大的病害發生,減少了抗生素的使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