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由淡水中心承擔的“奧利亞羅非魚選育”和“優質羅非魚雄性化養殖及加工出口關鍵技術示范”項目,通過了農業部科教司組織的鑒定。鑒定委員會由林浩然院士、雷霽霖院士和桂建芳研究員等7名專家組成。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李杰人副院長出席了鑒定會。專家們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經咨詢和討論,一致同意兩項成果通過鑒定。 “奧利亞羅非魚選育”項目是在“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子專題和“十一五”國家支撐計劃專題支持下,經過引種馴化和連續群體選育,培育出優良新品種——“夏奧1號”奧利亞羅非魚。該品種與尼羅羅非魚雜交形成的奧尼雜交子代雄性率達到95%以上,該品種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省大規模推廣,成為國內生產奧尼雜交魚的主要親本,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該成果總體居國際先進水平,在推廣應用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優質羅非魚雄性化養殖及加工出口關鍵技術示范”項目是在跨越計劃和農業行業專項支持下,通過雄性化核心技術與苗種培育、成魚養殖、加工出口等配套技術組裝集成,建立了完整的技術體系,為羅非魚規模化、外向型產業提供技術示范。通過品種引進和技術支持,在廣西建成了3家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完善了良種生產體系,保存純種羅非魚親魚5個品系20萬尾,年產高雄性苗種1.5億多尾,推廣養殖面積15萬畝以上。通過示范帶動和輻射推廣, 2007年使廣西羅非魚養殖產量和產值分別達21萬噸、12億元,加工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達6萬噸、1億美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該成果總體居國內領先水平。 李杰人副院長在鑒定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希望中心進一步加強羅非魚新品種培育研究和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培育重大成果,推廣先進技術,促進我國羅非魚產業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