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2018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科教司副司長江文勝,院領導班子成員,院機關各處室和院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會議表彰了院2017年度科技獎勵成果、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十大科技創新亮點工作,我中心“刀鱭種質資源與繁養科技創新團隊”入選院優秀科技創新團隊,“長江江豚保護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入選院十大科技創新亮點工作。

一、刀鱭種質資源與繁養科技創新團隊
該創新團隊依托農業部淡水漁業與種質資源利用學科群綜合性實驗室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特色魚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從事長江刀鱭種質資源調查與保存、繁養生理生態學、人工繁育技術及健康生態養殖技術等方面研究,建立了功能齊全、高端先進的科研實驗室和梯隊合理、創新潛力明顯的研發團隊。
近5年來,創新團隊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部省科研課題等21項,總經費達3000多萬元。累計發表學術論文55篇,其中SCI 20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8項;制定江蘇省地方標準1項;出版專著2部。團隊成果“長江刀鱭全人工繁養技術的創建與應用”榮獲2015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二、長江江豚保護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在農業部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長江江豚研究團隊于2016年11月10日成功釋放6頭長江江豚至西江開闊水域,建立了長江下游首個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區。2017年5月,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針對南京新濟洲及周邊水域開展了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長江江豚分布狀況等綜合調查,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江蘇南京新濟洲長江江豚保護中心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并于2017年6月30日通過了由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的專家論證,目前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保護中心順利建成后,將成為江蘇境內首個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區。
2017年夏季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開展了自2012年以來首次長江下游段長江江豚科學考察,歷時23天、行程約1500km,共觀測到長江江豚163群次、472頭次。結果顯示湖口-南京段長江江豚分布較均勻,沒有出現明顯空白區;南京-崇明段斑塊化分布特征明顯。本次考察摸清了長江下游段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分布格局、重點棲息地環境、易危區域,為針對性開展長江江豚就地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7年11月,經農業部批準,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長江安徽段引種6頭長江江豚作為遷地保護種源遷入安慶市西江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基地。目前西江長江江豚遷地種群數量已達21頭,種群活動情況良好,以支撐遷地保護為核心的基礎研究工作正有序開展。
(水產養殖研究室、水生生物資源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