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沈毅、無錫市農委副主任李巖等到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陰科研試驗基地調研淡水貝類相關項目研究進展。

調研中,沈毅副局長聽取了中心水產養殖研究室副主任聞海波代表淡水貝類課題組所做的匯報,詳細了解了紫黑翼蚌引種繁育及紫黑珍珠養殖技術研究成果、橄欖蟶蚌人工繁育研究進展。在國家外專局引智項目、江蘇省水產三新工程等項目支持下,中心與弗吉尼亞理工州及立大學、田納西野生動物資源局開展國際合作,在國內沒有特定寄主魚的重大技術瓶頸條件下,采用自主創建的新型體外培養技術,成功突破了紫黑翼蚌人工繁育關鍵技術,為我國紫黑珍珠養殖產業化發展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橄欖蟶蚌為我國特有淡水蚌類,素有“淮河鮑魚”美譽,但由于生境破碎化、水體污染及人為酷捕等因素,已成為瀕危貝類。自2017年以來,中心與阜陽漁政管理局合作,在國內率先突破了橄欖蟶蚌人工繁育技術難題,目前已基本實現規模化育苗,為該珍稀蚌類資源的保護及開發利用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沈毅副局長充分肯定了中心在紫黑翼蚌引種繁育、寄主魚引種馴養及橄欖蟶蚌人工繁育保護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他表示,將繼續關注和支持中心在紫黑珍珠養殖、淡水石首魚引種繁育及橄欖蟶蚌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希望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進一步加快我國紫黑珍珠、橄欖蟶蚌等養殖產業化發展,并與池塘流水槽生態養殖、凈水漁業等有機結合,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為江蘇現代漁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
(水產養殖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