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22日,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十三五”特困連片地區扶貧工作交流會在安徽金寨縣召開。作為體系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對本次會議高度重視,黨委書記、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帶隊共6名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金寨縣副縣長于章鵬、六安市水產局副局長吳多生,體系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及大別山區貧困縣金寨縣、潁上縣和太湖縣有關漁技人員共100多人參加了交流會。

會上,體系參與扶貧工作的19個綜合試驗站匯報了2016年以來在大別山區、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燕山-太行山區、羅霄山區、原中央蘇區等10個連片貧困區漁業扶貧工作情況、成效、遇到的問題和建議等,交流相關的工作經驗和舉措。交流中,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培育的福瑞鯉新品種等科技成果獲得了體系專家的充分肯定,其中福瑞鯉已得到大面積示范推廣,成為漁業精準扶貧和漁民致富的重要品種。

桂建芳院士表示,體系要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完成體系研發任務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力量投入漁業扶貧工作,為貧困地區提供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通過發展新型環保漁業生產方式,保證漁農根本利益,為他們送去脫貧致富的“定心丸”。與會專家對體系后續的扶貧工作進行了熱烈討論。
戈賢平研究員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充分肯定了體系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近年來的艱苦努力和扶貧成效。對于扶貧工作的開展,他提出,本體系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要和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多方結合,使技術需求、技術成果雙向流通,合力開展漁業扶貧;積極發揮跨體系專家的力量,推動貧困地區漁業品牌建設和宣傳,提高貧困地區漁民漁業生產效益;根據地區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魚菜共生、漁稻綜合種養等綠色漁業生產方式。他強調,漁業扶貧是農業農村部《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重要規劃和內容,是“實現30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打贏2020年全面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和組成部分,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體系要以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目標,采取產業引導、科技扶貧、生態扶貧、人才培養等多種方式實實在在、堅定不移地推進漁業扶貧工作。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還實地調研考察了梅山水庫、安徽合益食品公司等地的扶貧工作實施情況。
據悉,金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位于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近年來,金寨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三農”工作,大力推進漁業精準扶貧,緊緊圍繞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目標,推動水產養殖生態化、特色化、休閑化發展,2017年,金寨縣實現水產品產量1.35萬噸,產值2.19億元,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