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由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和中國水產學會共同承辦的東盟合作基金項目--“中國-東盟藍色經濟增長與可持續集約化水產養殖研修項目”啟動儀式在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舉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柬埔寨國家水產養殖研究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孔恒等出席啟動儀式。

徐跑主任表示, “一帶一路 ”倡議讓中國和東盟的紐帶連接更加緊密,共同開辟“藍色經濟”合作新領域,共拓“藍色經濟圈”,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已成為東盟國家政府和民眾的共識。希望各國專家充分利用本次研修機會,與中國的專家一起交流探討,共同分享各國集約化水產養殖業發展經驗。期待中外專家兼容并蓄、共擔責任、合作共贏、開放創新,攜手構建漁業命運共同體。

孔恒副所長作為專家代表發言,他表示,中國政府一直以來積極與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漁業和其他領域的科學知識,對發展中國家漁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和表率;本期項目,專家們不僅可以交流經驗、汲取知識,而且為尋求未來可持續水產養殖和其他環境友好型產業合作搭建了平臺,為今后東盟國家的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本次研修項目,共有來自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7個國家的22名專家和官員參加。項目將切實以習近平主席“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以開放的胸懷善待友鄰”、“共同建設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質量與合作為原則,共建中國-東盟漁業與水產養殖合作交流平臺。項目將組織專家就可持續水產養殖管理、集約化漁業技術、資源保護、氣候變化應對機制等多個主題展開研討,并赴武漢參加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主辦的長江生物資源養護論壇,共同探討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漁業可持續發展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等問題。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