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與與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在安徽合肥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楊增權副廳長,安徽省政府扶貧辦公室朱永東副主任,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劉忠松副站長,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王雪光處長,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漁業局孫剛局長,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劉萬程副院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孫昭寧副處長,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陳麗純副秘書長,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楊弘研究員,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研究員,以及兩大體系110個崗位和試驗站團隊、眾多水產企業和媒體代表等近300人參加了簽約儀式。會議由楊弘首席、孫剛局長主持。

與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安徽省扶貧辦朱永東副主任首先致辭,對國家特色淡水魚體系及蝦蟹體系共同與安徽省開展戰略合作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表示,自安徽省加入體系以來,國家特色淡水魚體系、蝦蟹體系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和綜合試驗站長等專家到安徽各地開展調研,對安徽省現代漁業發展與產業扶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兩體系聯合起來開展工作助推了安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攻堅和現代漁業的發展。

與縣、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楊增權副廳長介紹了安徽水產業的發展情況,充分肯定了安徽水產科技工作者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漁業強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的技術支撐。他表示,安徽省歷來重視漁業科技工作,將以國家特色淡水魚體系、蝦蟹體系聯合開展安徽水產業提升行動為契機,加快建設現代化漁業強省。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劉忠松副站長在會議上回顧了“十三五”以來國家特色淡水魚體系、蝦蟹體系的發展,指出兩個體系升級擴容后在產業鏈各環節配齊了崗位設置,全面提高了體系服務國家目標和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此次兩個體系與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進行戰略合作,必將為安徽省水產業發展、產業扶貧等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提供幫助。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劉萬程副院長介紹了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的情況,指出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承擔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7個科學家崗位、21個綜合試驗站的建設任務,為推進全省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此次兩體系高水平研發單位、高尖端人才云集安徽,給安徽水產業發展傳經送寶、建言獻策,既是安徽水產發展的新契機,也是該院水產研究所發展的重要機遇,水產所一定會倍加珍惜,做好協調服務,精誠合作。

與安徽漁業企業簽訂技術服務協議
隨后,簽約儀式正式開始。楊增權副廳長、首席楊弘研究員、何建國教授分別代表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國家特色淡水魚體系、蝦蟹體系共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將協調兩大體系的整體技術優勢,助力安徽現代漁業的發展。為提升安徽縣域水產業競爭力水平,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與望江縣人民政府、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與宣州區人民政府分別簽訂了合作協議,著力打造特色水產強縣。
同時,為保證體系技術成果的真正落地,兩大體系相關功能研究室、崗位科學家分別與9家安徽省內重點漁業企業簽訂了技術服務合作協議。其中,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李來好研究員代表加工研究室與黃山市休寧縣徽三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簽約,羅永巨研究員代表養殖與環境控制研究室與安慶市皖宜季牛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簽約,盧邁新研究員代表遺傳改良研究室與望江縣青草湖現代漁業養殖有限公司簽約,陳家長研究員代表養殖水環境控制崗位與安徽藍田特種龜鱉有限公司簽約,趙金良教授代表鱖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崗位與池州市秋浦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簽約,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崔凱站長作為協調人也參與了簽字儀式。
(生物技術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