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在水產養殖綠色發展、農業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保證“十三五”體系任務的順利完成,5月29日-31日,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楊弘研究員攜體系專家盧邁新、袁永明、文華、羅永巨、趙金良、葉星、朱海、崔凱、高開進、黃洪貴等赴廣東茂名、惠州開展產業調研與交流活動。
在與茂名綜合試驗站交流中,李瑞偉站長向專家組匯報了茂名站的工作進展及下一步工作計劃,茂名市茂南區農業與農村局柯小同副局長、茂名羅非魚協會王佰順會長介紹了茂名地區羅非魚產業研發和建設規劃情況,與會人員圍繞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交流討論。

楊弘首席重點針對茂名羅非魚養殖業所存在的問題作出了解答,他談到,茂名羅非魚養殖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同時也存在著養殖技術和標準規范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開展漁業現代化、綠色發展將會帶動茂名水產科技水平的提高,促進茂名羅非魚產業的壯大。同時表示,要進一步加強體系與相關企業對接,精準指導企業良種培育工作,提升茂名羅非魚產業的競爭力。
在惠州綜合試驗站交流期間,朱德興站長向專家組匯報了惠州站當前的主要工作進展情況及近期研究計劃,介紹了惠州地區淡水魚產業規模、養殖模式及病害情況,并就特色淡水魚品質提升及養殖尾水處理等問題與專家組展開了深入探討。

楊弘首席充分肯定了惠州站的工作,提出體系要積極關注、響應國家最新方針政策,在切實加強體系內合作落實的同時不能固步自封,要堅持開放創新,積極加強與政府、企業的溝通聯系。與會人員紛紛表示,要打破地域限制,加強體系內交流。
(生物技術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