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首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高級培訓會在湖北荊州舉辦。本次培訓會是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指導下,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聯合主辦,科學養魚雜志社承辦。荊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段昌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解綬啟,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荊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觀鑫,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君,湖北省蝦稻產業協會秘書長段豪等參加了培訓會開幕式。

在簡短的培訓會開幕式上,段昌奉副主任介紹了荊州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情況,并對本次培訓會在荊州舉辦表示支持和感謝。解綬啟研究員表示,稻漁綜合種養是一項基于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產業,必須結合當地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地優化種養模式,借助科技的力量,促進生產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化。何建國研究員表示,本次大會既是稻漁綜合種養新技術的推廣平臺,也是廣大養殖從業者的交流平臺,希望大家以此為契機,學有所獲、學有所感。

戈賢平書記表示,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速度較快,目前已經有“稻蝦、稻鱉、稻魚、稻蟹”等17種綜合種養模式,稻漁綜合種養“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有效地促進了糧食生產,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是當前國家支持并重點推廣的模式。然而,在生產實踐經驗相對豐富的同時,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仍缺乏理論的總結和提煉,也面臨著一些發展問題。本次大會旨在對稻漁綜合種養實踐的經驗和挑戰進行系統地總結,以期進一步促進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健康、綠色、高效發展。
本次大會以“提升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國家科研院所、重點高校和龍頭企業的13位專家代表進行講座授課。其中,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科研處處長、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朱健研究員講授了《稻漁綜合種養魚類品種選擇及模式創新》,水產養殖研究室主任徐鋼春研究員講授了《稻漁綜合種養水質綠色調控技術》。

本次大會還設置了專家現場答疑環節,與會人員在聽取了精彩詳實的講座后,紛紛與專家進行了現場交流,答疑現場氣氛熱烈。本次培訓會共有來自生產一線的養殖戶、技術推廣人員和水產企業代表等600多人參加。
(漁業經濟和信息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