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鱭(Coilia nasus)是一種珍貴的江海洄游魚類,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從基因組層面進行影響刀鱭洄游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有利于了解魚類洄游這一生物學特性,也有助于從分子層面解析洄游適應性。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跑研究員領銜的“長江特色水生動物繁養創新團隊”,聯合華大海洋研究院歷經4年的努力,首次完成了刀鱭全基因組測序、精細圖譜繪制和種群重測序,研究論文“Genome and population sequencing for 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Chinese tapertail anchovy (Coilia nasu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migratory adaptation”在國際重要刊物《GigaScience》雜志2020年第1期發表(https://academic.oup.com/gigascience/article/doi/10.1093/gigascience/giz157/5694102?guestAccessKey=dd75f2cd-8435-473e-9705-2c3b0c72b3af)。
該研究開展刀鱭染色體水平組裝的基因組和種群測序為洄游適應性提供了新的見解,該研究發現刀鱭體內的三條對洄游適應性有顯著影響的鈣離子代謝相關通路,分別是鈣離子信號通路、MAPK信號通路和Wnt信號通路,表明洄游適應主要與生殖適應、長距離遷移適應和復雜的環境適應這3個水平的分子機制相關。這一研究結果為理解洄游適應性和種群遺傳學提供了基因組學基礎,同時刀鱭基因組的破譯也有利于這種重要經濟魚類的開發利用和增養殖管理。
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鋼春研究員、華大海洋研究院卞超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徐跑研究員和石瓊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刀鱭的季節性洄游路徑

三條被富集到的鈣離子相關通路

三種鈣離子相關通路中所選基因的代表性mRNA轉錄情況和蛋白結構改變
(水產養殖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