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參與完成的“草魚健康養殖營養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也是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榮獲的第11項國家科技獎。作為成果的重要完成人,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黨委書記戈賢平研究員榮獲了成果獎勵個人證書,這也是他第二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草魚健康養殖營養技術創新與應用” 項目由四川農業大學周小秋教授牽頭,瞄準我國草魚養殖中存發病率高和肉質下降的產業難點問題,緊緊圍繞增強草魚“器官健康”和改善“魚肉品質”的營養和飼料調控理論與技術研究并應用,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成果率先系統揭示了35種營養物質增強草魚“器官健康”和改善“魚肉品質”的作用及機制,豐富了魚的健康營養理論;突破了國內外主要以生產性能為營養和關鍵飼料技術目標的模式,以“器官健康”和“魚肉品質”為營養技術和關鍵飼料技術目標,研究確定了35種營養物質營養需要量參數8套,關鍵飼料技術23項,創新了保證草魚“器官健康”和改善“魚肉品質”的營養技術和關鍵飼料技術體系;首次以“器官健康”和“魚肉品質”為飼料產品目標,研制了一系列水產專用飼料產品和配套技術。成果獲得國家新飼料添加劑產品證書1個;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制定國家、行業和企業標準,獲授權專利30余件,獲有機、無公害魚和產地認證證書30余個。該項研究成果在全國16個省市的企業推廣應用,創造了重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