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一帶一路”國家帶來了嚴重沖擊。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及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有關做好援外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以知識分享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9月1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舉辦了2020年首期“一帶一路”水產養殖綠色可持續發展研討班。研討班以視頻會議形式進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和有關專家,及“一帶一路”其沿線18個國家的65名漁業官員及學者參加研討交流。

開班儀式上,徐跑主任表示,多年來,在我國國際發展合作署、商務部、農業農村部以及“一帶一路”國家農漁業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積極在南南合作框架下開展知識分享與技術示范指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一帶一路”各國的水產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國際交流合作工作也面臨諸多困難。這次研討班的舉辦,將重點分享新時期我國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新方向、新模式和新技術,共同就后疫情時代水產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進行研討,并就未來合作潛力進行分析。

隨后,徐跑研究員、朱健研究員、董在杰研究員、劉凱研究員等專家分別就新時期下我國綠色水產養殖模式創新、科技創新與水產養殖、綠色種業開發及水生資源保護等專題作了分享,并就各國代表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與交流。同時,邀請水產養殖行業走在前列的國家代表就目前水產科技創新領域的特色工作進行了主題交流,其中泰國和柬埔寨專家分別介紹了泰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中智能化控制系統研發與應用、疫情下柬埔寨小規模漁民的水產養殖救助設施的開發與創新。針對技術創新中亟待解決的技術瓶頸問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與會專家提出了相應的技術指導和建議。




研討班結束前,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與教育處敬小軍處長對本次研討班研討交流的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應對措施及發展前景等進行了小結,并表示希望以此次在線研討為新起點,攜手發掘“一帶一路”國家多雙邊水產養殖國際合作潛力,為后疫情時代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而共同努力。

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埃及、阿爾及利亞、埃塞俄比亞、岡比亞、博茨瓦納、厄立特里亞、加納、利比里亞、蘇丹、南蘇丹、盧旺達、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的代表,及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有關專家、青年科技人員和研究生等參加了研討交流,在線研討總人數超過150人。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