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6日,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參加了本次博覽會,并通過展板展示及資料發放等形式推介了近年來取得的優秀科技成果。
展會期間,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展區內集中展示了培育的雜交青蝦“太湖1號”、青蝦“太湖2號”、中華絨螯蟹“諾亞1號”、福瑞鯉2號、吉富羅非魚“中威1號”、奧利亞羅非魚“夏奧1號”等水產新品種,以及新引進品種紫黑翼蚌和淡水大黃魚,發放了《科技成果匯編》等資料,吸引了眾多參會人員來展臺參觀交流、洽談合作。長期以來,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遺傳育種研究領域保持著突出優勢,截止目前,共培育了11個水產新品種,這些水產新品種的生產與推廣為我國漁業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形成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本屆博覽會以“水產芯動力 種業創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呈現我國漁業最新發展成果,充分展示國內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新業態,以種為芯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據了解,本次博覽會展館面積超過12000平方米,300多家參展商同臺亮相,集結了全國近千種魚、蝦、貝、藻等展品,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展示水產品活體的博覽會。
(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