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淡水池塘生態養殖智能裝備與漁農綜合種養模式”項目“多元復合型漁農綜合種養技術與模式”課題實施推進會在揚州大學召開。揚州大學副校長陳國宏教授,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楊章平教授、副院長常國斌教授,以及課題參加單位任務負責人及其團隊成員共3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課題負責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科研處處長朱健研究員主持。

會上,陳國宏副校長首先致辭,對與會的專家及其團隊成員表示歡迎。陳國宏副校長介紹了揚州大學水產學科發展和人才團隊建設情況,希望通過項目協同創新與科技合作,促進揚州大學水產學科快速發展,共同推進漁業綠色發展和稻漁綜合種養高質量發展。

隨后,課題負責人朱健研究員介紹了課題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研發進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2021年度計劃任務以及工作安排。課題子任務負責人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李冰助理研究員、長江水產研究所魏開金研究員、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王小冬研究員、西南大學蘇勝齊教授、揚州大學張曉君教授以及四川農業大學楊淞教授等按照課題約定的任務分工,針對漁農綜合種養系統優化、物質配置、水肥調控等關鍵技術,以及核心示范點建設,依次匯報了子任務的具體實施情況、取得的成果以及2021年度研發任務和工作計劃。
朱健研究員針對課題2021年度計劃任務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與會專家展開了深入研討和交流。朱健研究員指出,各研發團隊應進一步加強協同協作,實現優勢互補、技術融合,研發涵蓋系統構建、種養管理、環境調控、營養健康、病害防控、品質評價及智能管控等的多元復合漁農綜合種養關鍵共性技術體系,建立區域特色明顯、產業增效顯著的綜合種養新模式,為漁農綜合種養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供技術支撐。

朱健研究員明確了下一步工作計劃和安排,布置了中期檢查工作任務,要求各子任務在接下來的課題實施過程中注重技術的梳理、成果的凝練和模式的集成與示范,嚴格按照課題任務和考核指標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中期研究進展報告,為保質保量完成課題計劃任務和進一步開展漁農綜合種養高質高效技術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科研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