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瀾湄合作啟動五周年暨2021年“瀾湄周”慶祝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受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長江辦”)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合西雙版納州水產技術推廣站共同參加了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成果會展。

會展期間,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展區展示的絲尾鳠、大鱗四須鲃等中國-老撾聯合增殖放流物種,以及福瑞鯉等漁農綠色綜合種養品種受到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及參會嘉賓的關注。王毅外長就瀾湄合作框架下開展增殖放流的效果及意義與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李非凡博士進行了交流。

“十三五”期間,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農業農村部的領導下,在部長江辦、部外經中心及商務部培訓中心的支持下,對標長江辦在瀾湄漁業和水生態國際合作框架下的工作需求和漁業援外工作大局,聚焦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漁業資源養護、漁政聯合執法、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等重點工作,啟動了“瀾滄江-湄公河水生生物保護及漁業合作項目”,與柬埔寨和緬甸聯合開展了柬埔寨湄公河、緬甸伊洛瓦底江河豚生態科學考察及湄公河流域魚類資源調查,并就棲息地保護、瀾湄流域瀕危物種保護及漁業資源養護等開展了合作研究與深入交流,有效提升了瀾湄流域國家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能力。

自2017年起,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先后與老撾、柬埔寨和泰國等湄公河國家聯合開展7次增殖放流活動,累計在湄公河增殖放流魚苗493.1萬尾,為瀾湄流域漁業資源恢復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幫助瀾湄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先后為瀾湄國家培訓了680多名高級漁業技術和管理官員,為瀾湄國家提升漁業資源科學養護能力,加快水產養殖產業和稻漁產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先后派出6批次專家赴瀾湄國家開展“稻漁共作”、羅非魚產業鏈開發等扶貧減貧工作,并在緬甸建立“中-緬稻田養魚示范基地”,為增進次區域民眾福祉、促進六國民心相通、推進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全方位友好合作貢獻力量。

下一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將繼續推進落實長江辦的工作部署,積極籌備召開第一屆瀾湄流域漁業和水生態合作工作小組會議,盡快成立瀾湄漁業和水生態合作工作小組并發布瀾湄流域漁業和水生態合作宣言,切實推動建立瀾湄流域漁業和水生態交流合作機制,構建瀾湄流域水生生物養護和水產健康養殖能力建設合作平臺,深入推進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及漁業可持續發展,助推瀾湄生態合作示范區建設;同時,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積極發揮中心技術優勢、國際合作優勢,堅持“授人以漁”,不斷提升瀾湄國家漁業產業“造血功能”,積極致力于亞洲命運共同體構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水產養殖研究室、國際合作與教育處、淮河流域漁業生態保護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