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漁農綜合種養與綜合利用模式示范”項目“魚-稻綜合種養關鍵技術與高效利用模式示范”課題實施示范現場評估會在湖南懷化召開。評估專家組由湖南省畜牧水產事務中心部長肖光明,湖南農業大學副院長王華,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冬武組成,項目牽頭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桂堂研究員、課題負責人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邴旭文研究員、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朱健研究員、湖南文理學院王金龍研究員、湖南省懷化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蔡教明副主任、湖南省水產產業技術體系湘西試驗站余長生站長及課題相關人員參加了驗收會。會議由朱健研究員主持。


評估專家組察看了湖南懷化辰溪示范基地現場,聽取了王金龍研究員有關課題示范實施情況的匯報。課題實施以來,在懷化辰溪鳳凰山、田灣及火馬沖三個實施點建立了稻-鯉綜合種養基地1000畝,示范了金背鯉和呆鯉2個地方品種;開展了魚-稻綜合種養中苗種規模化繁育配套、種養茬口銜接、施肥投喂、水質調控、田間工程、捕撈等關鍵技術的集成示范,制訂技術標準1項;示范區經濟效益提高25%、綜合效益提高30%;“稻漁”畝產利潤率提高20%以上,水稻畝產不低于當地稻田單作的產量水平。
評估專家組對課題實施示范效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懷化水源充足,農漁資源豐富,具有金背鯉和呆鯉2個地域品種,其中金背鯉具有“金背金額”的明顯特征,遇洪水不逃逸,非常適合稻田養魚。稻因魚而優,魚因稻而貴,課題實施過程中一直貫徹“穩糧促漁、提質增效”目標要求,實現了“1+1大于2”的效果,形成特色化、標準化、規模化種養,區域性優勢產業。并建議通過田間改造,品種選育,冬閑田的有效利用,在種養技術優化和不同種養模式推廣可進一步深入探索。

(水產養殖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