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水科院牽頭組織全院開展全國第一次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系統調查工作,徹底摸清我國水產種質資源家底和開展搶救性收集和保護,促進我國水產種業持續創新和實現水產種源自主可控。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承擔了華東6省1市淡水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系統調查任務,并具體負責全國范圍內6個大宗水產養殖品種和28個地方特色水產品種的種質調查工作。

華東區淡水養殖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本次調查工作的重點區域。為加快推進相關調查工作,今年6月,淡水中心牽頭組織召開華東區全國第一次水產養殖種質啟動會,優化調查實施方案,加強與各省市種質普查工作有效銜接;8月,全面開展以尼羅羅非魚、中華絨螯蟹、青蝦、小龍蝦、三角帆蚌及梨形環棱螺等大宗品種種質調查取樣測定工作;10月,在水科院組織下,與東海水產研究所(東海調查組)共同赴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等開展種質調查研討和工作對接,建立部省聯動機制,高效統籌推進國家和省級兩個層面的種質調查和普查工作,構建全國水產種質調查一盤棋的良好格局。


淡水中心調查組和華東區技術工作組高度重視全國首次水產養殖種質調查工作,優先謀劃,統籌協調,克服時間短、任務重、出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困難,創新工作機制和優化技術方案。期間,淡水中心主任徐跑、副主任徐鋼春赴遼寧盤錦指導開展中華絨螯蟹、克氏原螯蝦種質調查,高效推進2021年華東區種質調查任務。截至目前,淡水中心調查組已累計完成全年80%以上的系統調查和普查工作目標,預計在11月中旬前可完成全部調查工作,為進一步開展國家水產種質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研處、水產養殖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