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授牌儀式,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通過視頻連線出席儀式并致辭,海南省副省長劉平治、非盟駐華代表奧斯曼大使、外交部非洲司王克大使應邀出席活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黨委委員、科研處處長朱健分別代表水科院及淡水中心參加授牌儀式。

馬有祥副部長首先向成為首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蘇)、中國農業科學院沼氣科學研究所(四川)和楊凌示范區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陜西)4家單位表示祝賀。他說,中非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堅,農業合作則是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華設立一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是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倡議的務實舉措,也是深入落實《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的重要內容。馬有祥副部長指出,聯合中心應該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資源,積極思考,不斷提高中非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實施更多見效快、惠民生的項目,把聯合中心建設成為中非開展農業政策對話、農業科研合作、人員信息交流和產業經貿合作的“孵化器”和“推進器”,為中非務實合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授牌儀式上,曾在淡水中心參加培訓的學員、贊比亞漁業畜牧部高級水產養殖官員Peter Daka作為非洲學員代表發言。他說,淡水中心傳授的知識和技術讓他獲益匪淺,使得他專業能力不斷提升,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同時,他將所學分享給同事和漁業從業人員,極大地推動了當地漁業產業的發展。最后,他對中國政府的資助和淡水中心的幫助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并希望知識更新項目能夠不斷延續,其惠及更多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學者們。

作為FAO水產養殖和內陸漁業研究培訓參考中心,淡水中心在南南合作框架下長期致力于對非“授人以漁”,實現“民心相通”,積極貢獻中國漁業智慧與中國漁業方案,助力非洲各國提升漁業“造血功能”;積極共享中國漁業技術和中國漁業經驗,助力非洲“減貧減饑”事業;積極構筑知識分享平臺,助力搭建“合作之橋與友誼之橋”。淡水中心將以此次授牌為契機,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歷史機遇和我國水產養殖科技創新技術成果,在農業農村部、水科院的領導下,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需求導向、堅持生態優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引,全面落實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的鄭重承諾和達喀爾行動計劃,為開啟中非關系新時代、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貢獻。

中非聯合中心代表、贊比亞、津巴布韋和南蘇丹等非洲國家駐華使節及聯合中心相關單位的領導和項目主管人員一同出席活動。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