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落實中非合作論壇成果及進一步推進瀾湄合作機制,12月13日,在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及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由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承辦的“非洲國家羅非魚養殖技術研討班”及“瀾湄國家水生態資源保護與綠色水產養殖研修班”順利開班。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業務二處處長張瑋,亞太水產養殖中心網總干事黃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FAO水產養殖及內陸漁業研究培訓參考中心主任徐跑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
趙依民副主任在致辭中表示,“瀾湄六國”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瀾滄江-湄公河把六國緊緊聯系在一起。希望通過培訓班在未來進一步深化瀾湄合作各項工作,堅定不移地支持瀾湄國家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生物資源保護、漁政執法監管和漁業技術交流合作,鑄就六國共同繁榮昌盛的“瀾湄夢”。
張瑋處長表示,淡水中心在南南合作項目方面的持續升溫,有效提升了非洲生態、高效、可持續的羅非魚產業發展水平,高度契合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無貧困、零饑餓、性別平等、體面工作、經濟增長、伙伴關系等具體要求,有利于推動中非合作向衛生健康、改善民生、綠色發展、數字經濟、能力建設等領域轉型升級,必將為非洲疫后經濟復蘇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業務二處處長張瑋致辭
黃倢總干事代表亞太水產養殖中心網向“瀾湄班”的順利開班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瀾湄五國”作為NACA重要的成員國,在漁業資源保護和水產養殖方面與中國有著悠久的合作歷史,瀾湄流域以其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為區域內人民提供了重要的動物蛋白和經濟收入來源。正因如此,中國和其他瀾湄國家之間的在水生態資源保護方面的合作越發重要。他希望淡水中心作為NACA區域指導中心,充分利用此次研討班平臺進一步深化與瀾湄國家之間合作,為增進瀾湄流域人民的福祉作出新的貢獻。

亞太水產養殖中心網(NACA)總干事黃倢及學員代表致辭
徐跑主任向非洲學員簡要介紹了近年來淡水中心在科學研究、技術推廣、國際合作等領域取得的成果,他表示,自“非洲國家羅非魚產業開發與減貧項目實施以來,淡水中心利用多方平臺力量,集成了獨具特色的技術示范和交流培訓體系,更適合非洲國家國情。徐跑主任向瀾湄國家學員介紹中心“瀾湄合作”情況時表示,四十年來,淡水中心始終本著“傳技術、交朋友、促合作”的原則,為五個瀾湄國家培訓了680多名高級漁業技術和管理官員。希望利用此次研討班與瀾湄國家學員共同探討“后疫情”時代水生態資源保護和綠色健康養殖的新思路,共同推動“瀾湄五國”水生資源保護和綠色養殖產業的取得更大的進步。

淡水中心徐跑主任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
來自利比里亞漁業與水產養殖管理局的高級漁業官員JOSHUA DAVID WILSON及緬甸漁業局的KYU TIN TIN博士分別作為學員代表發言。

羅非魚班學員代表講話及非洲學員參會現場
兩期研修班分別為期5天,共吸引了來自瀾湄國家、其它NACA成員國、非洲及南美洲的25個國家的86名學員參加。淡水中心黨委委員、科研處處長朱健研究員,淮河流域漁業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凱研究員,生物技術研究室唐永凱研究員、強俊副研究員等應邀出席開班儀式并與學員互動交流。

徐跑主任與淡水中心主會場工作人員合影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