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貫徹“一帶一路”倡議、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精神,實實在在的將我國漁業技術分享給各國學員,使得學員能夠真正學以致用,4月26日-5月5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組織專家為“2018亞洲國家集約化可持續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學員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創新實踐活動,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踐緊密結合,取得了顯著效果,贏得了學員們紛紛點贊。

魚類生物學實驗中,學員們從魚體鱗片開始,逐一“分解”魚類形態結構和特征,掌握了魚類分類學研究方法;魚類繁殖學實驗中,學員們取出魚類腦垂體,掌握了保存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發育階段的性腺特征和鑒別方法;在省級魚類苗種場,學員與漁場人員一道拉網、選擇成熟親魚、注射催產激素、打包孵出的魚苗,并掌握了親本培育、孵化設施設計及苗種場管理技術;在羅非魚國家良種場,學員們為魚種注射生物芯片,布設魚菜共生浮床,熟知了家系選育原理和方案,鞏固了羅非魚親本培育、苗種孵化及越冬技術方面的知識……

豐富的學習實踐活動讓學員們興致高昂,他們表示,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組織的實驗與考察,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形式多樣,通過一系列內容豐富的創新實踐活動,對中國良種選育、苗種生產、養殖模式有了更深入細致的了解。他們將在接下來的培訓學習中,更加踴躍地參與到各項教學實踐活動中,學到更多中國集約化可持續水產養殖技術與發展模式,為將來回國后因地制宜地運用到本國漁業生產實際打好基礎。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