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推進“家家幸福安康工程”落地落實,江蘇省婦聯在各級常態化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基礎上,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2020年度江蘇省最美家庭推選活動。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董在杰家庭憑借在愛國愛家、脫貧攻堅和防疫抗疫等方面的突出表現入選江蘇省最美家庭。

董在杰家庭是由高級知識分子組成的科技工作者家庭,他本人是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二級研究員,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妻子張志斌是無錫市中醫醫院主任技師,醫學工程處處長;兒子董亞倫本科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目前在澳大利亞陽光海岸大學攻讀博士。董在杰家庭始終銘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現在幸福祥和的生活。作為共和國培養出來的高級知識分子,要愛黨愛國愛家,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所掌握的技能全心全意地貢獻到國家的建設當中。
作為農業產業的國家級研究所,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是義不容辭的任務,董在杰一直致力于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到產業應用當中去。他多次奔赴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和百色市、福建山區的順昌縣和光澤縣等貧困地區,將他主持培育的2個國審水產新品種——“福瑞鯉”和“福瑞鯉2號”運用到產業扶貧之中。他在多地組織開展了稻-鯉綜合種養的技術示范和應用推廣,并且始終心系扶貧區域的稻田養殖。在2019年進行心臟手術一個月后,即趕到云南哈尼梯田實地檢測稻田養殖效果和收獲情況,了解養殖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2020年疫情剛剛緩解后,就冒著酷暑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縣開展技術培訓,并贈送魚種;在福建光澤縣的田頭,頂著烈日開展福瑞鯉稻田養殖技術的現場培訓,從苗種供應、魚種放養、田間管理等多方面進行講解和示范,讓深山農民掌握先進技術,推動生態優勢變成產業優勢,助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目前,云南哈尼梯田已建成了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1500畝,平均畝增產1000元以上,2.92萬余人脫貧致富,其中建檔立卡戶2000余戶。福建山區農民稻田養魚,每畝收益2211至4547元,比單種水稻平均增收109.53%,高于全國平均增收水平19個百分點。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農民日報、東南網和臺海網等媒體報道了福瑞鯉助力云南和福建精準扶貧的成果。2020年底,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了10個產業技術扶貧優秀團隊,董在杰作為核心成員所在的淡水魚產業技術扶貧團隊是惟一的水產扶貧團隊。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懷著醫務工作者的高度責任感,張志斌主動放棄春節的出行計劃,退掉早已訂好的機票、車票,鼠年大年初一仍堅守在一線。無錫市中醫醫院多次接到援鄂、援疆的任務,援鄂、援疆醫務人員的防護用品、醫療器械和個人生活物品等都需要緊急配置,尤其是疫情防控的早期階段,全國的防護用品供應都極端緊缺。盡管時間緊、任務急,她本人還有高血糖、高血壓等身體不適,但張志斌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克服困難、想盡辦法進行多方籌措和應急采購,快速響應臨時物資的調配,確保了疫情防控緊缺防護用品、檢測和救護設備的儲備和發放,為防疫、抗疫工作常態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資保障。目前,無錫市中醫醫院已具備新冠核酸混樣檢測能力和床旁快速檢測能力,日均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樣本量在300左右,最大檢測能力為每日720,應急狀態下可達到1440。

董在杰張志斌夫婦在國家人社部組織的專家休假活動中參觀熱帶植物園
董亞倫雖然身處異國他鄉,但通過自己切身的感受以及每周與父母的交流,尤其是國內外疫情防控效果的對比,他更加堅定了學成后報效國家的決心。并且,在開展博士科研的過程中,也積極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為國內的科研團隊提供幫助。他在與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科研團隊合作過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數據分析優勢,幫助湖南農業大學分析靈長類吸虱線粒體基因組的進化,建立了靈長類吸虱線粒體基因組核型的祖先模型,發現并揭示了靈長類吸虱線粒體基因組裂化的雙向過程。相關研究成果2020年9月發表在國際知名刊物《Genomics》上,湖南農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董亞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

在董亞倫昆士蘭大學碩士畢業典禮前,全家在澳大利亞旅游
(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