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2016年度第一次執行專家組會議在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召開,體系執行專家組全體成員及首席辦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十二五’綜合考評和‘十三五’體系重點任務研討會議”精神,以及農業部科教司廖西元司長和劉艷副司長關于體系“十二五”發展成就及“十三五”發展方向的講話精神。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表示,在全國科技改革的大潮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得以獲得穩定支持非常不易,“十三五”體系要將“去庫存、補短板”作為重要內容,大宗淡水魚產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側重減量增收、提質增效,提升大宗淡水魚市場競爭力;在產業推動過程中要做好需求分析,注意風險點控制,研發適合年輕人消費習慣的魚產品;在運行管理方面,要注意經驗總結和方式方法的革新,在體系內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跨體系間要注意資源整合,聯動積極。 根據科教司關于“十三五”任務布置的安排,執行專家組成員重點討論和商議了體系“十三五”重點任務、跨體系合作研究任務內容,初步確定建立2項體系重點研發任務,分別由養殖與工程設施、加工研究室牽頭,4項研究室重點任務,分別由遺傳育種、病害防控、營養與飼料、產業經濟研究室牽頭,以及25項基礎數據平臺建設任務;跨體系任務方面,本體系牽頭“水產養殖智能裝備研發與示范”和“水產品產量價格預警”2項任務,參與4項。專家組還梳理了體系“十二五”標志性重大成果內容,對每項內容逐個審核、完善,確定了“十三五”特困連片區域和原中央蘇區扶貧科技團隊對接名單,實現崗站結合、分片到人,全面投入到全國科技扶貧工作中。 本次會議成效顯著,基本確定了體系“十三五”的研發方向和內容,為體系“十三五”任務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科研處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