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瑞鯉是近年淡水中心培育出的水產新品種(品種登記號:GS-01-003-2010),在福瑞鯉的育種過程中,逐步形成、建立了一個快速、高效的鯉綜合選育技術平臺,該技術的核心是采用基于數量遺傳學最佳線性無偏預測(BLUP)分析的家系選育方法。在國內外眾多的鯉養殖品種中,福瑞鯉是首次采用BLUP家系選育獲得鯉新品種。近日,由淡水中心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副主任董在杰研究員等建立的這一快速高效的鯉魚選育方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110090652.5),本育種技術已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通過TCP項目在尼泊爾運用,進行鯉科魚類的育種實踐。 具體選育方法為每代設計、配對80~90個選育家系和20個對照家系(實際生產60~85個選育家系和12~19個對照家系),各家系的魚苗早期在不同的網箱中隔離培育,當魚苗長至10cm左右時,每個家系取50尾魚進行PIT標記,同時測量每尾魚的體重、體長、體高和體厚等數據。標記好的魚在室內水泥池暫養3~5天后,全部放入室外的一個5畝土池中進行培育。養至成魚后,起捕測量每尾魚的數據。根據BLUP法運用軟件設計適宜的動物模型,以體重為主要指標,對各個家系中的鯉個體的育種值進行估算。將雌、雄魚按育種值從高到低排序,選取育種值排名靠前并且親緣關系較遠(近交系數較小)雌、雄魚各90尾,設計下一代選育系的親本配對方案,同時選取接近平均育種值(~0)且親緣關系較遠的雌、雄魚各20尾,作為下一代對照系的親本。按得到的親本配對方案建立下一代的家系,進行下一代選育。 常規的鯉選育主要是通過群體選育的方法,經過5~6代的選育,可獲得具有優良性狀的群體。但這種方法選育的周期長,并且這樣選育出來的魚遺傳背景不清晰,親緣關系比較近的可能性極大,因此,經過幾代選育后,會出現近交衰退的問題,無法進行長期選育。福瑞鯉的綜合選育技術平臺提供一種快速高效的鯉魚選育方法,既能實現鯉魚的快速、高效選育,又能避免近交衰退,實現長期選育。
(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