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專項“典型流域水產養殖結構和養殖方式變化觀測監測”項目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2017年度工作總結會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處劉永新副處長、陜西省水產研究所王豐所長、珠江水產研究所謝駿研究員、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科研處劉晃處長、項目負責人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朱健研究員,以及來自四大流域26個監測站點的任務負責人及其團隊成員共5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朱健研究員主持會議并介紹了項目年度執行總體情況,各監測站點任務負責人分別就監測點信息完善情況,環境數據、養殖要素及生產要素的數據收集工作,指標完成情況及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建議依次進行了匯報。水科院漁業工程研究所就監測數據填報和匯交信息系統進行了講解。劉永新副處長、謝駿研究員、劉晃處長及王豐所長在聽取各個監測站點匯報后,就各單位在選點的長期穩定性、數據質量保證、數據采集規范性、問卷調查準確性、數據采集完善方法及填報匯交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的個性及共性問題分別進行了點評,并給出了相應建議。
匯報結束后,項目負責人朱健研究員對年度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對項目下一步工作開展提出了具體建議。要求對部分養殖模式采樣指標及頻率作適當調整,開展監測方法和數據匯交培訓;在現有監測點的基礎上,增加對養殖新模式和特色品種的觀測,突出不同流域的典型模式,豐富養殖結構及方式數據庫;增加養殖環境指標的監測范圍,評估養殖生態環境,為綠色水產養殖及漁業產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隨后,劉永新副處長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傳達了財政部、農業部科技司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相關會議精神,對2018年項目工作進行了明確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要求確保監測數據質量,做到與農業大數據系統平臺的準確匯交。提出依托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通過對水產養殖方式和養殖結構的長期觀測,為農業科技大數據提供基礎數據,引導水產養殖產業健康發展。
(科研處 供稿)